首页文章LYT900简评:尽力了,然而手机传感器科技快到头了!手机传感器「LYT900简评:尽力了,然而手机传感器科技快到头了!」

LYT900简评:尽力了,然而手机传感器科技快到头了!手机传感器「LYT900简评:尽力了,然而手机传感器科技快到头了!」

时间2025-01-17 08:47:00发布yu分类文章浏览148
导读:前评:随着最近各家影像旗舰的发布,关于LYT900这颗传感器的神秘面纱也逐渐被揭开。它从根源来说是蓝厂倾心定制的一款传感器,几乎集成了索尼目前压箱底的所有先进技术,但是为了分摊成本,选择和国内友商一起应用。尽管参数上表明LYT900是自imx700以来真正的传感器代际升级,但是看完搭载这颗传感器的影像旗舰实测的我,却对未来3-5年传感器端技术的升级感到了一些...

前评:随着最近各家影像旗舰的发布,关于LYT900这颗传感器的神秘面纱也逐渐被揭开。它从根源来说是蓝厂倾心定制的一款传感器,几乎集成了索尼目前压箱底的所有先进技术,但是为了分摊成本,选择和国内友商一起应用。尽管参数上表明LYT900是自imx700以来真正的传感器代际升级,但是看完搭载这颗传感器的影像旗舰实测的我,却对未来3-5年传感器端技术的升级感到了一些绝望......

LYT900是索尼自2020年的imx700以来,第一次全面升级的一款CMOS传感器。在此之前,我已经发文解析过规格类似的imx707和imx989。它们相较于imx700,技术上都没有代差,基本上可以算作同代CMOS传感器技术,甚至一些传感器为了控制成本,对部分功能甚至进行了。而此时的LYT900,相比imx700技术上有明显迭代升级,在制程,DCG,满阱容量(fwc),CFA(color filter array),ADC以及功耗方面都有了明显进步,可以说这是集成了SSS(Sony semiconductor solutions)的最优秀科技的集大成之作。可以说除了双层晶体管技术以外,其他的技术都有明显的升级。下面让我们逐一分析。

1. 制程

imx989传感器因为高功耗而备受诟病,因为作为一颗一英寸型的传感器,它还在采用落后的40nm工艺。对于CMOS传感器而言,功耗和传感器面积存在一定的正向关系,所以当传感器面积从1/1.12跃升至1/0.98之时,制程的升级是非常必要的。

imx989的落后40nm制程带来了许多问题,尤其是8K视频录制,在当年的很多影像旗舰都饱受功耗过高的问题。其中最有名的应该是小米13ultra,堆叠有问题加上素皮机身带来的散热问题,导致这台机器录制4K60fps都会过热闪退。

而X90pro+为了解决imx989的高功耗问题,前所未有的塞入了8900mm2的均热板。

显然蓝厂是有备而来啊,这也说明蓝厂自己做的手机至少自己会用,知道imx989功耗差就多给散热。

因为imx989的高功耗问题,导致虽然8gen2的功耗恢复正常,但是各家的视频录制还是遥遥落后于苹果。

苹果在录制4K视频时,能效比安卓旗舰高了接近1倍。

之所以果子能有这么高的4K视频录制能效,主要肯定是CMOS面积小,以此传感器端的功耗很低。实际上果子在传感器端很抠门,imx803至今还是40nm落后制程,并没有采用之前网络盛传的14nm先进制程。但是果子架不住传感器面积小,所以传感器端功耗就很低。

第二个原因就是果子采用了先进的传感器位移式防抖。在华为P60pro在长焦端引入传感器位移式防抖之前,果子一直都是唯一的传感器位移式防抖的使用者(当然直到现在,果子的传感器位移式防抖依然是效果最佳的方案,华为的方案胜在结构更简单,效果差距不算大的情况下大大简化了结构)。对比安卓同期的方案,安卓的防抖是镜组位移式防抖。可以想象驱动CMOS的质量和驱动镜组的质量,哪个马达需要施加更多的力。而且更何况安卓的镜组是一英寸的,质量本身比苹果小底的质量大很多,加上镜组质量本身比悬浮的传感器质量大很多,这就导致同样是防抖,苹果的传感器位移式防抖耗电更少,功耗远远低于安卓。

同样的也可以看到,虽然采用了imx989传感器,P70u的视频功耗虽然一样高于果子,但是已经比当年的imx989安卓旗舰低一些了。要知道P70U的ISP还是落后的7nm制程。

而最后的原因自然就是ISP。苹果在ISP端一直是遥遥领先的,时至今日A15的ISP性能很可能依然高于如今的8gen3。想象一下安卓为什么要采用一英寸大底,因为一英寸大底单像素面积足够大,所以可以做大fwc,像素面积大也可以塞入诸如DCG等技术,最终传感器端实现更好的视频色彩和HDR效果。但是这些对苹果来说都是不必要的!苹果的芯片ISP算力非常强大,自从A12的ISP性能实现巨大飞跃,并且首次和NPU实现联动以后,苹果在录制视频方面的色彩表现和宽容度就一直非常领先,通过实时的多帧合成,以及NPU智能降噪等技术,可以极大提升弱硬件的视频拍摄效果,甚至可以实现实时HDR视频和多摄联动拍摄视频。对于iPhone SE3的imx315传感器,这颗1/2.93寸,1200万像素的小底传感器录制视频的画质,HDR效果和降噪效果甚至超越一些算法差的一英寸旗舰。因此强大的算力让苹果无需拘泥于堆传感器面积,小面积传感器一样可以带来非常优秀的视频效果,那么采用更大的传感器也就不再必要了。

所以,这上述三个因素的联动实现了苹果录制视频的极佳功耗表现:能效更高性能更强的ISP,功耗更优的防抖方案以及面积小的传感器。

所以面对安卓录制视频功耗高,该如何破局?防抖方案升级?传感器位移式防抖目前只有华为用得起,至于苹果级的一代/二代传感器位移式防抖方案那就更是天方夜谭。ISP?安卓厂商不是华为,无法自研SOC级的ISP。而目前有自研ISP的厂商,如oppo的马里亚纳以及vivo的v系列ISP芯片,在视频上录制效果确实有了很大的提升,但是和片上集成的芯片还是有很大的差距,更多还是辅助,因为高通不可能开放深层底层驱动给你修改定制,更不用说苹果级恐怖性能和能效的SOC集成ISP了。而至于那些自研ISP只是噱头,本质上还是依靠高通的ISP进行的厂商,录像效果就更差了。

所以,在ISP和防抖都没办法进步的情况下,那就只有向传感器开刀了。

因为没有好的ISP,所以只能堆传感器面积;同时又用不起好的传感器位移式防抖,两个因素结合决定安卓只能沿用一英寸传感器。但是传感器面积压不下去,就只能在传感器功耗上下功夫。因此安卓也是先于苹果首个用上了22nm制程的先进制程的传感器。

目前的评测给出,22nm的制程对安卓录像的功耗解决有一定帮助。当然目前没有功耗测试,但是机身温度显著下降了,这便是传感器功耗优化和机身散热结构改进的双重优化效果。反正这几年安卓机型散热的进步,以及新传感器制程的优化,像小米13U这种仅仅录制4K60fps的视频就会过热闪退的情况应该是不会发生了,总体安卓机型录像有了一定的进步。

不过具体到究竟是谁“降温”,我们可以做一个计算:传感器制程的功耗下降43%,但是考虑到传感器是模拟层和数字层叠加的,22nm应该是数字层的改进(模拟层用更先进的工艺反而会出现反作用,所以一般都是65nm等制程),所以最终的功耗进步要小于43%。参考oppo的8K30fps的视频功耗下降30%,以往imx989的8K30fps传感器端电流约为600mA,整机功耗约为1400mA;600mA下降30%也就是420mA。

考虑屏幕功耗约为400mA,发光效率取目前OLED极值100lm/W,考虑到人眼流明和功率的转换大概是683lm/W,可以换算得到目前OLED只能大概将14%的电能转换为光能,其中86%的电能都以热能转换走了。所以400mA的OLED屏幕热功率转换成电流大概是400*0.86=344mA,近似取成350mA。

马达的功率可以看成基本上全部转换为热能,因为录制视频前后镜组的速度基本还是为0,并没有将一点点电能转换为动能。

所以录制8K30fps视频时,热功率为350mA+1000mA=1350mA;而更换LYT900之后热功率大概是350mA+400mA+420mA=1170mA,功耗下降14%。这一功耗下降已经基本接近8gen3游戏对比8gen2游戏的功耗下降了,所以对机身温度降低是有很大的增益的。

但是要是指望14%的功耗下降就能大幅降低手机温度,那显然是不可能的。所以比起传感器,我觉得在8K30fps各家安卓机身温度都下降,散热改进方面的功劳显著更大。

而要知道曾经安卓和苹果录制视频的能效就差了接近1倍,安卓现在才改进14%的能效,至少在录制视频的功耗方面和苹果的差距依然很远,就更不用说效果了,安卓攒一块都不够苹果打的。

2. DCG&fwc&cfa&ADC

在LYT900上除了数字层的改进,模拟层也做了相应的改进,给了DCG技术。不知DCG(dual conversion gain)为何物,可以看之前的专栏或者搜索相关技术文献,这里不再赘述。简而言之,DCG为双增益技术的一种,是为了实现传感器片上HDR,从而增加单帧动态范围的电路端产物(安卓:果子我ISP端干不死你,那就硬件直出好咯。。虽然最后实测效果还是没果子。。),具体实现原理就是在像素后端放两个满阱容量(fwc)不同的电容(也有放一个可切换fwc大小的电容),一个大电容用于强光下读取,从而增加fwc增加宽容度,但是大fwc会增大读取噪声,此时引入一个小fwc用于弱光下读取,因为光线本来就弱的情况下散粒噪声显著增强,所以此时如果还用大fwc读取则会在弱光下散粒噪声已经很强的情况下继续引入更多的噪声,所以此时切换到小fwc读取,减少读取端的噪声,从而减小总噪声。因此这样合成出的照片由于fwc的改变,弱光处的噪点有了显著的改进,就可以增加宽容度(简而言之将同一弱光区提到一样的亮度,弱光区的噪点表现更好的宽容度更大)。

在DCG技术之外,LYT900也显著强调了满阱容量的提升。根据目前披露的资料显示,LYT900的满阱容量从imx989的12000e-提升到15000e-,四合一下由48000e-提升至60000e-。大的fwc也可以提升强光下的宽容度,因此升级的fwc扩展强光下的宽容度,配合DCG技术扩展弱光下的宽容度,最终结合使得LYT900的宽容度相比imx989有了显著提升。具体来说,就是把imx989的10.6eV提升到了LYT900的14eV。

当然这么厉害的硬件能不能创死果子呢?目前结合测评来看,果子的录像还是一如既往的强——只是硬件暴力堆料确实有提升,原来一些imx989的影像旗舰录像效果还不如果子拿着7年前的硬件配合A15攒出来的果果SE3录像效果好(要是说imx315这特么可是苹果6s的硬件,到今天得有9年历史了吧。。。),这次换用LYT900,至少某一些机型打SE3是没问题了,但是呢。。绝大多数LYT900的影像旗舰录像依然打不过果子12,甚至一些依然打不过SE3,就更不用说换底+大光圈+传感器位移式防抖的苹果13了,安卓的录像方面创死果子依然有点任重而道远。但是值得庆幸的是,可能是果子已经提前摸到录像的天花板,也有可能是果子这几代就是故意挤牙膏,果子15相比13的录像效果貌似也没多少进步。。。所以也不算不可超越,毕竟当年谁都没想到arm公版的架构有一年ipc能超越苹果,现在看安卓的录像和安卓当年的ipc一样,安卓努努力可能几年以后真可能超果子了。

在DCG之外,还有一个很少有人注意的提升——那就是感光效率的提升,感光效率提升了25%,虽然这是OPPO率先提出的,但是这个感光效率却和vivo的第二代VCS仿生光谱CFA技术对感光效率提升的改进相同,推测LYT900的CFA也全面换装了vivo和索尼联合搞出来的第二代VCSCFA。

那么满阱容提升25%和感光效率提升25%,二者之间有没有什么必然联系呢?目前看来是没有的,如果硬要说联系,那就是一样填满电容,LYT900和imx989的曝光时长一样。但是曝光时长不一样又如何?所以二者之间只是巧合,而非必然。

除此之外,这次LYT900的另一个显著升级是终于终于把imx989失去的12bitADC拿了回来。ADC对照片的帮助非常重要。对于单像素信息量,12bit为10bit的4倍,而对于三个像素,12bit则为10bit的64倍。因此多出的信息量可以用来提供更准确的色彩信息,同时也可以降低噪声。


3. 降低读出噪声

LYT900的功耗大幅下降,以此带来的是噪声的大幅降低——尤其是读出噪声。噪声一般分为电路读出噪声和热噪。电路读出噪声并未知晓是否有改进(索尼datasheet一般不提电路读出噪声的改进),但是由于DCG的原理我们知道,DCG技术本身对改进电路读出噪声就有帮助。

而至于热噪,是我觉得LYT900最主要的改进点。imx989最大的问题也就恰恰在于功耗,高功耗带来的热噪问题非常显著。imx989的raw格式样张经常出现迷一样的噪点,在夜晚长曝光照片中,热噪积累一定时间,就会导致整个银河的照片充满噪点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,一些手机厂商开始了骚操作——它们会在raw输出之前对raw本身进行降噪——在我看来是不可理喻而且不可理解的,raw这个单词的含义本身就是原生未处理的,理应包含所有信息,现在你对raw进行降噪,本身就对raw的信息有了非常多的损失,而机内raw降噪还是不可还原的,也就是说这些raw照片并非PS中拉一下降噪之后保存——这是可以还原的。

本质上,这些都是对imx989这个毛坯房找了个二流的裱糊匠进行的补救措施——根本还是该降低噪声,不是吗?因此我们也看到LYT900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很好的改进——在raw照片中,就算有机内降噪,它的噪点表现也比imx989显著的表现更好。但是我还是想向各位厂商的研发工程师讲一讲,既然LYT900的噪声表现已经可以接受,那么是否可以考虑一下关闭机内强制降噪,把原汁原味的raw开放给消费者?

而对比imx700,LYT900的raw噪声表现也显著进步了——当然,由于LYT900的raw是机内降噪过的,原生是什么表现不好评判,不过可以推测,应该比imx700更好,而且应该好很多。尤其是暗部,imx700总有各种噪点的出现,但是LYT900的暗部却没有,或者说,很少。除了DCG和fwc的改进,这和LYT900的热噪改进也应该有显著的关系。

这就是为何我专门将功耗设为一节花大篇幅讲解。因为在当代传感器技术中,功耗表现不行,传感器的参数再华丽再亮眼,终究也是空谈,实际的效果要不是华丽的参数用不到,要么就是华丽的参数被拉跨的体验所毁掉,就像骁龙888一样,参数在当时甚至部分参数力压麒麟9000一头,但是现如今谁二手保值率高,谁更受追捧?这道理是显著的。

4. 实测。。。传感器技术已经到头了?

显然LYT900的参数表现不得不说是非常华丽的,但是实际样张表现是否也能像文章中描述的这样,吊打秒杀imx989呢?我们来看实际测评。

下面就是找不同环节:

你发现色彩宽容度有啥区别吗?

高难度场景,你能看出色彩宽容度有明显的差异吗?

难度再高些?

夜景的高难度的场景呢?

那再看看录像呢?

所以我们可以看到,LYT900在几乎绝大多数场景下相比imx989都几乎没有多少提升。向过去imx600吊打秒杀imx378,imx700又吊打秒杀imx600(色准和宽容度方面)的情景几乎已经不复存在。

这也是为何前文中我一直在强调功耗,而没有强调拍照效果有任何巨大的飞跃的原因——现在的手机算法的提升实际上远高于硬件的提升。

这也是为何我把果子拿出来做对比的主要原因,因为果子尤其是果子的录像是最好展现算法和ISP的重要性的——果子SE3那可是小底imx315,用的光学防抖组件还是7年前的老旧方案,为啥录像还能吊打一部分LYT900的安卓?那可是LYT900啊,LYT900给苹果,说不定能蹭出什么样的火花。(这也说明果子哪怕是算法端一滴也挤不出来了,在传感器端也有的是牙膏可以挤,堆大底就完了,这也是为啥果子16传出要增大手机尺寸的原因吧)

因此,当前的手机传感器,面临了和当前芯片一样的窘境——芯片制程如今已经迭代到N3E,但是能效的提升十分有限,目前的芯片都是功耗换性能;而传感器也是一样,SSS基本上把最好的技术都给了你了,但是实际上上述图片告诉我们,算法升级小的情况下,拍照的实际效果那提升的就是很小。

这也是为何我选择小米的原因,第一方面是X100U和X100p的对比视频还没出来,第二点是小米这代算法提升确实微乎其微——正好拿来对比两颗传感器的实际素质。

所以,在写到这里,对于LYT900这颗传感器最好的评价和最好的标题,我一下子便想到了极客湾对M4的评价:尽力了,但是芯片工艺快到头了!

用在传感器也是一样,对于LYT900,它显然也是尽力了,索尼把双层晶体管以外所有的好技术都给了你了(当然一英寸这么大面积上双层晶体管成本要爆炸,很理解为什么不用),但是实际上提升却是些微;所以手机的传感器科技可能也要到头了。

对于芯片,在制程工艺升级快要到头的当下,这就需要厂商进一步做好底层的系统的优化。但是目前对于苹果显然是没有做好的,iOS17的口碑相比前代下滑巨大。

而传感器端则恰恰相反,在传感器端科技快要到头的情况下,苹果生动形象的为我们展示了传感器端的“系统优化”——也就是更好的ISP,更省电的摄像头模组方案——能带来多么吊打秒杀的效果。

虽然如此,苹果作为如今的视频拍摄领域的老大,却在手机端ISP和算法双双挤起了牙膏:果果15相比果果13的视频录制,实际上进步几乎是没有的,尤其是白天。

而pro机型为了追求进步,竟然开始学起安卓来:不是在算法和ISP继续升级,而是学起安卓,开始堆大底,堆摄像头模组,......

而今天这一篇文章希望能揭示一下将来的影像发展:除了进一步堆一些让消费者感到新鲜的影像科技(如可变光圈,长焦微距,。。。),算法和ISP的升级才是最主要的。硬件升级不可能持续发展,首先是手机机身的限制,其次是传感器技术如今边际效应已经非常之大。学习曾经的苹果优化ISP和算法才是必经之路。

而对消费者而言,如果没什么非要的需求,那就完全可以买各家的pro机型:甚至没有长焦的拍照需求,对苹果甚至更可以只买标准版(虽然目前标准版用着上代的芯片,和上上代A15 4C版拉不开啥差距,属实没什么性价比便是了),拍照效果不会和旗舰拉开很大的差距。P70pro对比P70U,X100pro对比X100U,拍照效果都差不太多,就已经说明了这一道理。

临海版权声明: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,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。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,请及时联系我们,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,E-mail:xinmeigg88@163.com

展开全文READ MORE
传感器手机简评科技
手机微博水印怎么设置手机微博水印怎么设置「手机微博水印怎么设置」 6英寸的手机有哪些6寸手机「6英寸的手机有哪些」